HI~歡迎來到數(shù)造云打印平臺!
“3D打印不同的材料使得同一個零件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性能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了,比如說一邊帶磁力,一邊沒有。然而,如果是單一的材料打印呢?同一個零件在不同的位置上需要體現(xiàn)單一材料不同的機械性能,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這如何實現(xiàn)?
3D打印臺灣工業(yè)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3D 打印材料晶控激光光引擎技術”,可讓單一工件同時擁有韌硬不同之特性,而其核心的“光引擎技術”就是用于控制材料的微觀結構。
“光引擎技術”技術通過調控制造過程中激光光學與材料作用機制來改變金屬材料結晶結構,可依照產品性能需求來調控工件不同部位所需的強度、硬度、韌性等機械性能。這突破了目前市場上3D 打印設備在同一材料打印方面僅能產生單一機械性質的制造限制。
“光引擎技術”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復雜的對激光束的控制能力,通過控制預熱溫度,凝固溫度和冷卻速度實現(xiàn)對材料微觀結構的控制,達到某種程度在微觀結構層面上3D打印的自由度。
現(xiàn)實中,這種技術帶來重新定義產品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包括骨科植入物的制造,植入物其中一部分需要抵抗磨損,而另一部分需要韌性。通過“光引擎技術”可以控制材料在該硬的區(qū)域硬,該軟的區(qū)域軟。
同樣,應用到渦輪機轉子方面,可以使得輪轂上產生等距的材料結構,以抵抗磨損。而用在葉片上又可以使得在耐磨的地方具有高硬度,在需要高溫韌性的部分通過各向同性晶體的結構使葉片抵抗高溫疲勞。
臺灣工研院是一個政府支持的活躍在各個行業(yè)的科研機構。該研究員還與臺灣公司合作開發(fā)本地生產的金屬增材制造設備。
相關推薦
全部評論 0
暫無評論